首页 政务公开 党建工作 康复服务 教育就业 宣传助残 文体竞技
首页>>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中国残疾人》刊发“江阴经验 ”:当好管家 服务到家
发布时间:2025-05-13 文章来源:

近日,《中国残疾人》杂志刊登推广“江阴经验”。《中国残疾人》2025年第5期(总第436期) “实践|服务”栏目以《江苏省无锡江阴市 当好管家  服务到家》为题,介绍了江阴残联“织密建强基层组织工作网络,扎实推进基层残疾人组织改革和服务创新,为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的实践经验。

 

《中国残疾人》杂志作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刊,是唯一一本全国性的为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服务的综合性月刊。自1989年创刊以来,以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宣传残疾人事业为宗旨,以服务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为使命,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秉持为基层服务的理念,将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残疾人事业权威信息、残疾人工作经验做法、残疾人自强和社会助残故事等,传播到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身边。

 

当好管家  服务到家

江阴市残联

 

推动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起来、强起来、活起来”是江苏省江阴市残联多年来努力的目标。通过织密、建强基层组织工作网络,扎实推进基层残疾人组织改革和服务创新,为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改革试点

主动融入基层治理

2019年,江阴残联被列为江苏省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改革试点单位,在全市17个村(社区)试点推进残协改革,积极探索“当好管家、组织当家、人员进家、服务到家”的现代村(社区)残协发展和残疾人自治管理服务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造“一个服务平台、一支服务团队、一张需求清单、一批服务项目、一套运作制度”的服务体系,即:整合改造现有的敬老院、卫生院、文化站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残疾人之家建设,打造一体化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由村(社区)两委班子领导、专职委员、残疾人骨干、村(社区)网格员、老党员、志愿者和残疾人之家管理人员等组成服务骨干队伍;常态化走访残疾人家庭,量力而行,为残疾人提供可供选择的需求清单;将残疾人各类政策性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和助残志愿服务打包梳理,根据项目特点和专业属性明确服务定位;坚持全过程管理和全方位规范,建立走访探视、康复训练、文体维权、志愿活动、解难救急等制度规范

江阴市残联持续推进活动下沉、培训下沉、阵地下沉,将市级层面的各类资源阵地落到基层,让残疾人在“家门口”享受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通过搭建“互联网+辅具服务”平台,设立43个村(社区)辅具免费租赁点,让有短期辅具需求的残疾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伤病人员等就近就便享受免费租赁等辅具服务。依托镇街优质资源、特色项目,采用政企携手、公益参与的形式,推动打造“一镇一品”,形成了以10个残疾人文体艺培训基地、活动基地为龙头,以41个镇(街道)残疾人之家为骨干,以271个村(社区)为主体的残疾人文体艺活动三级网络。在信息动态更新和入户访视制度的基础上,江阴市因地制宜推动基层残疾人工作进网格,实现了更高效、更精准的多元化残疾人服务

 

聚力共建共享

多维赋能提质增效

江阴市残联不断发挥基层党组织“指挥员”作用,引导残疾人参与村居事务管理,主动纳入党群服务阵地,推动各级各项助残资源优化配置。成立“澄小灿”党建助残大联盟,深入开展“党建+助残”活动,积极推进全市各单位的党团组织与残疾人服务机构结对,结对共建协议单位达120家,依托残疾人之家建立党建助残示范基地20个,打造“红管家”“同心课堂”“益路有你”等200个党建助残项目,切实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残疾人身边

江阴市成立志愿助残联盟,广泛链接各类社会资源不断吸引更多社会组织和个人加入助残志愿者队伍。并推动助残项目、助残信息助残资源有效衔接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要节点和残疾人事业重大活动契机,重点聚焦残疾人高质量就业、精准化康复、公益化助残、综合性服务阵地等方面存在的难点、堵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公益助残活动。既彰显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与支持,又帮助了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进一步扩大了残联组织的影响力

同时,扎实推动高效办成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在12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立“高效办成残疾人服务一件事”专窗,推行帮办、代办、上门办等服务。市残联联合央企共建“澄小灿”智慧助残管理和服务系统,集残疾人之家管理平台残疾人居家托养管理平台和辅具免费租赁服务平台于一体,形成了市镇村三级联动的服务数字化场景,实时掌握全市域残疾人之家等阵地站点动态和为残疾人服务情况,高效高质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专业指导、智能监管、咨询培训、现场体验等服务。

残疾人之家是基层服务残疾人的核心阵地。江阴市残联立足残疾人的实际需求,持续新建、建、扩建残疾人之家,开展5A级创建、综合规范提升工作,力求各有各的特色。全市累计建成残疾人之家41个,其中近几年新改扩建的10家残疾人之家服务残疾人的人数翻倍。并在提升残疾人之家服务能力上,提出“七有七服务”的要求,即有合法的法人登记备案、有独立的财务核算、有统一的名称和标识、有适宜的活动场所、有稳定的管理服务队伍、有健全的管理队伍、有安全保障;提供辅助性就业、日间照料、康复训练、文化活动、体育健身、心理疏导、无障碍环境等服务。

 

聚力服务为民

联动打造特色品牌

江阴市残联与妇联、红十字会联合启动“澄爱·美丽工坊”项目依托云亭街道、祝塘镇等5镇街残疾人之家,联合募集项目资金34万元,帮助113残疾妇女通过手工实现“家门口”的就业梦想同时,着眼于提升残疾职工就业能力,拓宽就业路径,实现劳动增收,周庄镇引入工会“梦起灿烂·残疾职工职业能力培训计划”,累计举办掐丝珐琅、漆扇、刺子绣等特色培训6场次138人,文创销售近50万元,为残疾人增收近5万元。

2021年起,澄江街道以心智障碍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为牵引,有效联动社区残协、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残疾人之家、康复机构和爱心企业,入驻“心灵家园”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开设“社区家庭”、成立“筑梦心青年艺术团”、启动喜刷刷心青年汽车服务项目、建设心青年文创工作坊,一体化打造“心青年”服务品牌,为52名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开展悉心而周到的服务。

此外,江阴市残联发动全市村(社区)开“助残圆梦益起来”公益项目,累计募集资金500余万元。搭建满足残疾人多元化就业需求的“家门口”服务体系,形成了“花开泾绣”“堰阳有约”“‘啡’常幸福”等一批公益品牌,不仅为残疾人提供关爱和支持提升了残疾人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推进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营造出关心关爱残疾人的浓厚社会氛围

江阴市残联版权所有 江阴市残联主办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ICP备05002806号